焊接过程中钢结构的变形如何控制?
在焊接过程中,钢结构变形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控制钢结构变形的有效方法:
设计合理的焊接结构和接头形式
选择合适的接头形式:在设计阶段,尽量选择合理的焊接接头形式来减小变形。例如,对于承受较小载荷的结构,可以采用角接接头或搭接接头,这种接头形式相对对接接头而言,焊接时产生的变形较小。因为对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的填充量较大,受热面积也相对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
避免焊缝集中和交叉:应尽量避免焊缝过于集中和交叉,因为焊缝交叉处受热集中,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从而导致严重的变形。如果无法避免焊缝交叉,应使交叉点处的焊缝厚度适当减小,或者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如采用分段退焊法来减少热量集中。
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
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压:焊接电流和电压是影响焊接热输入的关键因素。热输入过大是导致钢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焊接电流和电压,以减少焊接热输入。例如,在手工电弧焊中,可以根据焊条的直径和焊件的厚度合理选择焊接电流。一般来说,焊条直径为 3.2mm 时,焊接电流可控制在 100 - 130A 之间,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热输入,减小变形。
调整焊接速度:焊接速度也对变形控制起着重要作用。适当加快焊接速度可以减少焊接热输入,从而降低变形。但是,焊接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焊缝成型不良,如出现未焊透、咬边等缺陷。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焊件的材料、厚度和焊接方法等,合理调整焊接速度。
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
对称焊接:对于对称结构,采用对称焊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抵消焊接变形。例如,在焊接工字梁时,先焊接一侧的翼缘和腹板的焊缝,然后再对称地焊接另一侧的焊缝。这样,两侧焊缝产生的变形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从而减小整体变形。
分段退焊和跳焊:分段退焊是将焊缝分成若干段,从焊缝的终端向始端逆向分段焊接。跳焊则是在焊缝上间隔一定距离进行焊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焊缝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避免热量集中在一处,从而减少变形。例如,对于长焊缝的焊接,可以将焊缝分成若干段,每段长度根据焊件的长度和厚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为 100 - 300mm,然后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的方法进行焊接。
预变形法
反向变形:预变形法是在焊接前预先使焊件产生一个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形,以抵消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例如,在焊接薄板结构时,如果预计焊接后会产生向上的翘曲变形,可以在焊接前预先将薄板向下弯曲一定的角度,这样在焊接后,由于预先施加的反向变形,薄板结构可以恢复到较为平整的状态。
刚性固定:刚性固定是通过外部夹具或支撑将焊件固定在刚性平台上,限制焊件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这种方法适用于防止薄板结构的波浪变形和角变形等。例如,在焊接薄板拼接焊缝时,可以使用夹具将薄板四周夹紧在刚性平台上,增加薄板的刚性,使它在焊接过程中难以变形。但是,刚性固定会在焊件内部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在焊接完成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热处理)来消除残余应力。
合理的散热措施
采用冷却块:在焊接过程中,可以在焊缝附近放置冷却块,如铜块等。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快速吸收焊缝附近的热量,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的温度,从而减小变形。例如,在焊接厚壁管道时,在焊缝两侧放置铜块,能够有效地控制管道的圆周变形。
控制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钢结构焊接变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焊接,焊件冷却速度快,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焊接环境的温度,或者对焊件进行预热,以减少温度梯度,降低变形。